向DeepSeek赛博问诊的化妆品行业正在迈向科学叙事深水区

  DeepSeek     |      2025-03-28 11:54

  DeepSeek是一款基于AI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结合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提供精准、高效的搜索体验。探索DeepSeek,感受未来智能搜索的无限可能!在上周结束的春节假期,由杭州本土AI科技公司深度求索研发的DeepSeek无疑是全球现象级的爆款,它不仅一跃登顶上百个国家/地区的APP下载榜首,更是罕见地让科技相关专业之外的普通人第一次认识到AI时代的加速迭代升级。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几乎不约而同地各行各业都在向DeepSeek“寻仙问药”,化妆品领域自然也不例外。

  2月2日,化妆品领域权威媒体荣格个人护理在其发布的文章中提到,他们以深度对话形式测试了DeepSeek针对2025年全球化妆品市场新兴成分和配方技术突破的行业洞察能力,结果都给出了较为成熟的参考意见。

  荣格在文章中感慨,DeepSeek的技术创新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不止于思维方式的启发,其开源共享的技术路线和低资源的运行特点,为化妆品企业打造自有AI工具提供了新的可能,特别是V3和R1模型能在普通硬件上运行的特点,让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到AI创新中来。

  这意味着“AI+”将不再只是美业巨头们的内部游戏,数以万计的腰部甚至尾部美妆企业将都能够跻身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全球美容行业带来的百亿美元增量市场之中,这为促进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提供了优质的前提条件。

  2月6日,化妆品行业新媒体根号C从细分赛道、行业趋势、行业发展、创业前景、市场格局变化等角度与DeepSeek进行了综合探讨,展开了一场关于2025年的全景“预言”;2月7日,美业财经媒体C2CC新传媒又从“AI+美妆”的角度向DeepSeek进行了赛博问诊......

  从原料端到研发端、从产品端到消费端,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会比今时今日的中国更能凸显科学对重构行业全链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那么,这一场盛大的行业互联网求签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怎样的一层意味?

  根据2月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显示,在去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本土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相较于前年(2023)增加5.34%,较之2022年更是增长了12.06%,其中功效性化妆品(以美白、抗衰、修护为代表)平均增长值达1.7%以上,中国本土市场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地位。

  化妆品领域的各细分品类普遍承压较大,护肤类目市场规模为4218.7亿元,规模同比下降12.54%;面膜市场规模为729.98亿元,同比下降37.59%;彩妆香水类目市场规模为1822.3亿元,市场规模同比下降6.78%。淘宝、天猫作为第一大渠道在去年市场份额同比下滑了1.13%......

  当冲破万亿规模大关的“面子”已经难以遮掩皇帝新衣之下尴尬的“里子”,这样矛盾的数据背后所折射的,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企业/品牌利润下降、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不争事实。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化妆品企业亟待解决的是要如何从营销驱动同步转向更深层的技术驱动,化妆品的科学叙事正在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

  化妆品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经历了漫长的数千年时间,科学驱动不过百年有余。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对于化妆品的科学叙事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所具备的科技属性,其产品/品牌信任状的建立大多围绕着“功效可见”的层面,但今天的新兴化妆品消费者显然关注的东西已经变得更加丰富,成分、功效、精准、靶点、使用场景、品牌溢价......作为化妆品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年轻人们正在变得比以往更加理性和智慧。

  根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科学消费成为当代年轻人最认同的生活方式,经过调研发现有65.2%的消费者将钱花在刀刃上,用于提高生活质量,超过九成的消费者认为需要更精细化规划或是减少消费,强烈表示出把握消费主动权的意愿,以此来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

  尽管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困局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但这一消费端的变化无疑是其中最下游的那块西西弗斯的巨石。

  以业内巨头华熙生物为例,根据1月24日其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华熙生物预计2024 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到1.75亿元,同比减少70.47%到75.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到1.09亿元,同比将减少77.78%到83.69%。

  根据相关业内人士的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近些年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疲软。分析人士表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自2020年起就全面超越原料业务成为其最大的收入支柱,但该板块连年下跌的毛利率也同样表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样急剧的业务扩张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限的。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华熙生物的功效护肤品品类旗下有相当成熟的产品矩阵,但其中大多数还只围绕其代表性的核心成分透明质酸做文章,尽管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其中的技术手段、成分组合千差万别,但对于专业认知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再叙述一遍透明质酸成分对皮肤问题的作用和靶点差异性并不会很大,消费者对其的印象仍旧停留在上文我们提及的“功效可见”的旧有产品/品牌信任状的建立模式。

  如果说之前产品的成分机制、作用靶点等旧信任状已经难以打动消费者,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话,我们还能够从哪些方面下下功夫呢?

  近年来,医研共创逐渐成为化妆品行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临床皮肤学实践中,常有大量的突破性成果缺乏市场化应用,也有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且学术成果优秀的发现最终难以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前沿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并不是从点到点的粗暴推进,更需要从竞争力、技术壁垒、规模化生产潜力、合规性和是否具有消费者认知中的差异性等多维度因素进行共探,这就需要化妆品企业进行牵线主导,联合研究机构、CRO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建立起全链路的沟通桥梁。

  科学循证的可视化并不是简单地数据堆砌和机制阐明,而是如何以消费者看得懂、理解得透的方式将产品的科学脉络转化为更加契合的语言。以环特生物为例,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多维生物技术的评价服务体系(细胞、斑马鱼、哺乳动物、皮肤外植体和人体临床),从低维到高维全景式诠释最真实的化妆品作用机理,再以面向C端消费者看得懂的智鱼优检功效证书、产品检测报告、实验视频等将科学变得不再晦涩。我们相信,科学叙事的现实应用不应只停留在把原理说通的“功效可见”表层,更应该实用、有趣并为产品所赋能。

  在去年年底,我们曾用两篇文章的篇幅介绍了如今化妆品与AI的跨界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至今只是时隔两个月,这中间的技术发展速度不可谓不迅捷。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在现在,化妆品的科学叙事会成为各大头部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的重要部分,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重塑消费者心智的单一任务,而是朝着影响更加深远的方向全面铺开。

  因此,此番全行业由内而外的自发性的赛博问诊所折射的,正是化妆品领域企图穿越行业下行周期,求新求变的最好佐证。作为以多维生物技术应用见长,且已将AI算法应用于斑马鱼图像智能分析系统的环特生物,已经准备好着力于在这场技术驱动的变革浪潮中,以科学硬实力和服务软价值为更多的健康美丽产业相关者服务!